top of page

日常考-游擊作為方法|Daliy Routine Guerrilla Action as Art Practice




日常考-游擊作為方法

Daliy Routine Guerrilla Action as Art Practice


展覽時間|2020/12/04-12/27,09:00-17:00 座談時間|2020/12/04(五)14:00 展出地點|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三展室

座談地點|中型會議室


參展藝術家|于夢凡、王家男、李承道、洪鈞元、高士賀、莫珊嵐 Margot Guillemot、陳冠穎、陳燕平、曾國榮、黃舜廷、鄭元東、劉鳳鴒


展覽論述|

作為一種視線,「日常考」指向生活景象中的尋常之物,這些尋常之物隸屬於細微、暫時、莫名或無名等情態中,尚未被盤整為概念或系統,但卻是吾人所共用的「感覺的片刻」。


這些「感覺的片刻」之於我們有何關係?為何它們值得我們停留?我的「感覺的片刻」與其他人有何關聯?由今和次郎與「路上觀察學派」所開展的「考現學」方法,在反覆上演摧毀與重建的街道中,實踐出一種另類的社群經驗,或可成為參照-相較於正典化的美學體系,考現學的路徑朝向是非地方與微型場域的物質肌理,以及日常可見但並未成為意識焦點的片段經驗。這些物質以臨時性的狀態、補充性的手法或功能性的目的,悄然登場於日常,成為遺留物或添加物,被視為華美的碎屑或是素人的奇想。


考現作為動詞指涉的是某種去中心化的測量,沒有預設的主題或命題,任隨觀察與測量的路徑帶領主體漫遊於日常地景,而在特定數量的歸納與分類之後,形成一個可供反身性觀看吾人身處之潛在平面的視點。藝術家的身體與臨場感,作為日常考的方法或工具,看似遊走於「生活美學」的日常場域中,但相較於此種流通在消費慾望與生產體系中的「生活美學」,以日常考為方法的藝術家,則往往有意無意地繞道而行。因為藝術的目的不僅止於客觀見證,而更傾向於以個人的單子化視野,重新撿拾與收納那些被生活美學所排遺、殘留或剩餘的物質與事件,在日常的流速中,自體製造出一種時間差。


考現的路徑多重歧異,這次,我們特別想指認的是「在遊走中產生的視線突擊」。這些目光只能也只會誕生在一條路上。最初的開端可能是偶然的巧遇、隨機的觸發、事件的遭逢,又或者是長時積累的疑惑與憂鬱終於在那時刻全面爆發,於是遇見了潛藏於日常的九又四分之三月臺-那些縣道、死巷、地下道、家屋、網域或無名小路的真正入口。且讓我們以重複而差異的姿態重回路上。




Kommentare


Featured posts

Recent posts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