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窮極華麗:蘇孟鴻、黃舜廷、倪瑞宏順天聯展

撰文者 / 林鈺芸

創作可以是雅俗共賞?藝術能夠放任通俗嗎?THE 201ART 順天建築•文化•藝術中心邀請三位當代藝術家蘇孟鴻、黃舜廷、倪瑞宏,以《窮極華麗》為題,在少見的通俗美學議題中另闢蹊徑,邀請民眾對藝術進行再想像。

蘇孟鴻:跨越雅俗之間

蘇孟鴻目前於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擔任教職,2002年曾獲「台北美術獎」殊榮。2003年系列作品「開到荼靡」,以郎世寧花鳥畫元素為底進行一系列探討貴族與平民品味的創作。

談及「通俗」,蘇孟鴻認為,通俗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假議題。誰來界定什麼是俗,什麼是雅?俗意味著某種特定階層的品味,其定義是否會隨時空環境而有所不同?值得思考。

牆上作品《開屏孔雀》、《金碧孔雀》、《金碧山石》以高貴的孔雀為題材,遠看是一張貴到使人不敢觸摸的藝術品,實則是以平實的拼接馬賽克與價格低廉的壓克力鑽製作而成,試探「雅」、「俗」之間的界線。

作品《穹頂之上:以花器為名》,蘇孟鴻把蒐集而來的漂流木、現成物與標本做成一個鑽石的架構,再到展覽現場找尋植物擺在裡面,每一次展示的樣貌都不一樣,就像是真實花器般,暗示花(生命)與藝術之間一個連結。

「我們看到的藝術是我們花錢去買的一個花器,真正有生命的東西卻是附加在上面的;你買的是藝術品,但欣賞的是你看不到、但屬於藝術家生命的東西」,蘇孟鴻說,「我們以為看到的是活的東西,其實我們看的到的藝術品都是一個標本,真正活的東西是在創作過程產生的,你最後看到的只是結果。」

黃舜廷:《有錢圖》讓你有前途

過往即以諧音幽默創作的黃舜廷,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這次帶來的《有錢圖》系列,是他去年參加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IT新人特區展出作品之延伸。

以社會熱衷算命、求財現象為切入點,水果為經,動物為緯,畫出一幅幅趣味橫生的「有錢圖」。

對大部分的台灣人而言,會接受掛在家中的所謂的「藝術品」,常是裝飾性,與祈願、吉祥相關的水果海報。黃舜廷試圖去將兩者進行一種比較,思索「招財物」與「當代藝術品」之間的關係。

黃舜廷:「他們其實都是建構在這個社會脈絡中,所賦予它們的一種價值。他們同樣因為這樣的價值達到一種高度。而我的作品試圖討論的是,這個價值本身如何而來,也就是在討論藝術生產的本質。」

作品名稱引導觀眾去給予這幅畫某些詮釋與意涵,滿足了觀眾「看懂的」需求,彷若廣告,以即刻的欲望去滿足觀者,刺激著消費者的慾望;然,在表層無法抗拒的具體之下,卻使某種被期待挖掘出來的更深層的意涵,有如空谷回音。

黃舜廷說明創作概念時解釋:「我刻意利用圖像跟諧音之間的連結去進行一種暗示。畫面中可以看到,圖像上面的內容都與作品名稱有關連性,我希望透過諧音讓畫作與名稱之間彼此在字面上看起來好像有關連,但這樣的關係是脆弱的,是建構在某種膚淺的表面;視覺上,我使用繪圖軟體Photoshop液化功能畫出一圈變形的圓,好像將畫面中的元素水果、動物跟風景串聯在一起,但其造成的,只是影像上的變形,並沒有造成任何交融與結合。你可以看到各個圖像的邊界都很銳利,僅止於似乎有關係,但又好像沒有這麼的融合。」

倪瑞宏:民間品味再美學化

新生代藝術家倪瑞宏是今年臺南新藝獎得主。這一次展出自《閃亮人生諮商室》、2012年大學期間至今29件創作。「倪瑞宏作品有一種很詭異的品味,一般人會覺得它似曾相似,但其實又可從某種藝術性或是社會性的角度來解讀。」蘇孟鴻說。

雖然是道道地地的台北孩子,倪瑞宏熱愛台南的生活景物,乃至於窗花地磚都成為她在創作中顏色線條的考察對象。主題緊扣著生活抒發,媒材是最令人感到親近的紙盒。

倪瑞宏談到以紙盒作為創作的原因:「每次拿到畫布都畫不出來,只有在拿到非正式的畫布才比較抒發!還有另一個原因是那陣子太窮了,只能拿手邊現有的東西創作。」

倪瑞宏展出作品,在一絲絲反諷與些許挖苦中,不管是萬世闖江湖教條《培養危機處理應變能力》;空姐穿救生衣教學《畢業生涯規劃》;公車幫上妝的《男朋友的功能》;容貌微怪異的《臺北的冬天街頭》;《仰頭期待著兩人的新生活》的新郎新娘,還是訴說自身情傷的《鴨子的悲傷往事》、《我是一隻雞》的故事,都有著令人瞬間融入情境的魅力。在名為日常的舞台上,眾生上演著哪齣戲?

蘇孟鴻說:「我邀請這兩位年輕藝術家,希望可以開展出一個在台灣相對比較少的路線。在社會性政治議題,或者是日常生活感性這兩種極端之間另闢新路。我們的作品有點華麗,有點裝飾,其實就是台灣民間品味再美學化的創作,不斷地遊走在雅、俗界線上進行一種試探;我們的創作既雅又俗,即是在做這兩種價值的模糊化。」

藝術是一個時代的反映,而藝術家以創作為這一世界註腳。蘇孟鴻、黃舜廷、倪瑞宏三位藝術家共同展出的《窮極華麗》,在這喧鬧的世界當中,保留觀眾一絲自主思考與反芻的空間。
 

​原文網址:https://artemperor.tw/focus/1857

bottom of page